Expanding the Multi-Entry Visa Policy: Time to Elevate the Tourist Experience (in Chinese)
- Admin
- Mar 7
- 4 min read
Updated: Jul 29
【庖丁篇】— 刊於《經濟日報》2025年3月7日
力擴「一簽多行」 旅客體驗須升級
林亨洙
科大商學院商業及社會資訊分析中心訪問學者
吳曉雯
科大商學院商業及社會資訊分析中心副經理
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中,提出多項刺激香港旅遊業的舉措。除加強推廣一系列特色旅遊,如生態旅遊、熊貓旅遊和賽馬旅遊等,還強調抓緊恢復「一簽多行」機遇,為旅遊業復興注入更多正能量。
另一方面,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,有港區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建議,冀進一步擴大內地居民赴港一簽多行的安排。
對於恢復一簽多行,從「慧科-科大旅遊指數」的大數據分析反映,此舉對刺激內地入境旅客的確起一定作用。與此同時,我們也從過往的統計數字中,提出一些與內地客源市場相關,並且值得關注的趨勢情況。
擴至其他城市 提升「政策紅利」
據「慧科-科大旅遊指數」顯示,預期2025年3月香港的旅遊人數將明顯上升。其中,指數中的Visa-OTA(簽證)指標起較重要的作用和貢獻。
自去年12月初恢復一簽多行後,內地旅客來港旅遊的熱度明顯提升。在政策實施1個月內,從深圳赴港遊客增長了22.3%。特別是在剛過去的春節假期,內地赴港遊客人數達120萬人次,佔整體入境旅客85%,充分證明簽證政策的簡化和便利化,對遊客流量的積極推動作用。因此,若一簽多行政策能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,相信對進一步帶動港旅遊業增長發揮一定作用。
在「小紅書」上,我們看到不少網民熱烈分享辦理一簽多行的攻略,從預約、領取到過關均有詳細介紹。亦有網民分享通過一簽多行來港旅遊後,個人在香港發掘的小眾旅遊地點。此外,還有帖子讚揚這種入境香港的「簡易性」,鼓勵深圳居民將「快閃香港」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不過,一簽多行對內地旅客入境的刺激作用,如何保持「政策紅利」以至提升,無疑是一項挑戰。另一方面,如何增加過夜旅客的人數,以帶動更多消費,更是一個需要有效處理的關鍵問題。
藉內地平台 予申請流程資訊
據入境處最新統計,2024年總出入境人次約2.98億,較2023年增加約41%,已回復至2019年3億的水平。另據香港旅遊發展局資料,2024年訪港旅客約4,450萬人次,較2023年增加約30.9%。其中,內地訪客入境人次約3,404萬,較2023年增加約27.2%;而其他訪客的入境人次則約為1,046萬,較2023年增加約44.4%。
值得注意是,從增長率角度看,過去一年內地旅客的增長率為27.2%,低於2024年總出入境人次的增長率41%及全年訪港旅客的增長率30.9%。當然,內地旅客入境人次絕對數量龐大,增長率相比低一點並不太令人訝異。但從趨勢角度看,自去年初香港與內地通關後,內地訪港旅客的增長率,除1月份高於「非內地」等旅客外,持續呈現下降,由3月份增長24.9%,下降至去年12月的5.2%,低於合計、非內地、短途和長途地區,以至新市場的增長率。雖然這個增長率下降趨勢,短期可望得到一簽多行政策的刺激而回升,但要鞏固內地旅客入境人數的穩定和持續增長,以確保旅遊業復甦的趨勢,必須有所部署。
據大數據綜合分析,一簽多行政策將有力推動2025年3月香港的旅遊人數增長。因此,從短期發展的角度,港府宜與深圳市加強在內地平台共同宣傳一簽多行申請流程的資訊,並完善長假期的口岸通關安排,或設立實時通報口岸人流狀況的機制。高鐵、直通巴士等跨境交通工具也可考慮推出錯峰優惠,以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五一黃金周。但從長遠來說,香港必須提供更多創新性旅遊資源和政策,以進一步有效提升旅客體驗,才能鞏固內地客源市場對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。在這個基礎上,謀求更進一步的發展。
創新政策增配套 兼拓海外客
在最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中,政府表示會聯同旅發局,加大力度開拓中東和東盟市場。此外,政府正推動社會各界提升旅遊配套,例如在酒店內提供禮拜設施,並加強人員培訓,加深業界對不同文化背景旅客的認識。這些措施無疑是正確的發展方向,也是當務之所需。
事實上,拓寬非內地旅客客源是香港旅遊業復興發展一個重要部分。按2024年,非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增長率最高的3個國家/地區,分別為南韓(+108.6%)、日本(+62.8%)、菲律賓(+54.5%)。在新興市場中,增長率最高的3位分別為俄羅斯(+118.5%)、印度(+72.4%)以及海灣合作區國家(+69.3%)。
目前,利用香港中西文化交滙的獨特性,從中發掘出具香港特色的旅遊資源,開拓更多海外客源的市場,使香港旅遊產業復興得到更多活力,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。至於如何增加過夜旅客人數,帶動更多消費,更是關乎香港旅遊業復興發展賴以穩定的「必答題」。


欄名: 香港競爭力
請點擊這裡閱讀原文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