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 Key Trends in Tourism Consumption: Elevating Quality and Dynamism (in Chinese)
- Admin
- Jul 4
- 4 min read
【庖丁篇】— 刊於《經濟日報》2025年7月4日
旅遊消費4趨勢 提質增效激活力
林亨洙
科大商學院商業及社會資訊分析中心訪問學者
吳曉雯
科大商學院商業及社會資訊分析中心副經理
香港旅遊發展局舉辦的「香港盛夏派對」,聯乘本地旅遊相關業界,包括主題公園、景點、交通工具營運商、酒店及餐飲和零售商戶等,向旅客及市民推出超過150項夏日禮遇及消費優惠,刺激本地消費。
在當前入境旅客尤其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與過往大相逕庭情況下,通過送禮和優惠刺激消費,無疑是對焦的應對策略。
7月旅客料回落 服務質素待提升
從統計數字看到,過去一年,香港零售業經營十分困難,5月零售業總銷貨臨時估值為313.2億元,雖較去年同月上升2.4%,終止連續14個月按年下跌,但本地消費刺激動力仍疲弱(見附表),箇中困境的確急待改善。
關於旅遊消費,美國運通今年春季發表的年度旅遊趨勢分析報告,探討「2025年最值得關注的四大旅行消費趨勢」,當中一些分析或可參考,這一點下文再述,首先瞻望7月份香港旅遊業的發展狀況。
據慧科--科大旅遊指數和社交媒體分析,7月份內地旅客入境人數預計將出現一定幅度回落。盡管暑假帶動了一部分旅遊需求,但文化娛樂活動減少,以及近日有關本地食肆服務業態度爭議等因素,可能會削弱內地旅客的遊港熱情和體驗。
隨着暑期來臨,部分內地學生開始利用假期訪港旅遊。在社交媒體上,有內地學生分享如何快速辦理港澳通行證的經驗,例如「中山大學生輕鬆拿捏港澳通行證」,表明短途旅遊仍具一定的市場需求,這一點值得業界留意。
另一方面,酒店積極進行促銷活動,冀持續推動旅遊住宿需求。據社交媒體分析,7月的酒店促銷廣告仍在內地社交媒體上保持活躍,延續了前幾個月的優惠活動,例如,家庭套餐和折扣優惠繼續吸引短期遊客住宿需求。盡管如此,相較「五一」黃金周熱潮,促銷活動的影響力可能有所減弱。故即使增加促銷,效果未必更顯著。
值得警惕的是,本地服務業態度爭議,成為社交媒體熱點。一些相關帖文批評本地一家「招牌食店」服務態度惡劣,卻仍吸引大量內地遊客光顧,引發了香港本地人和內地遊客的激烈討論。值得注意的是,關鍵不在於「口舌之爭」,而在於內地旅客對「服務態度」的高度「在意」,十分注重「消費福利」中的服務質素。換言之,在消費「性價比」中,客人感觸得到的「服務態度」,是一個重要衡量因素。所以,提升服務質素,才能取得努力刺激消費的成果。如何提升服務質量並改善形象,將是香港旅遊業需要面對的挑戰。
與5月和6月的熱門演唱會活動相比,7月的文化娛樂活動明顯減少,這可能導致一些重視文化體驗的遊客,將旅行計劃會推遲至下半年。
新世代出行 更注重旅程體驗
究竟當前旅客消費熱門趨勢是甚麼形態?據美國運通「2025年最值得關注的四大旅行消費趨勢」的分析:
第一,全球消費者對於旅遊出行的高端化需求日益顯著。受訪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,有70%受訪者指出,他們的旅行計劃不僅關注目的地的選擇,還更加注重旅行過程的體驗。郵輪等高端旅遊出行方式,是其中一個重要選擇。
第二,尋找具有記憶點的消費體驗,令旅行消費呈現更具當地化的趨勢。消費者在旅行過程中,傾向選購具獨特性、且能夠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的紀念品或者當地品牌商品。82%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受訪者表示,他們傾向於購買獨特商品以銘記旅行經歷,並通過這些商品與親朋好友分享旅行故事。
第三,多代人闔家一起旅遊。千禧一代和Z一代89%人表示,帶家人一起去的原因,是體驗「高質量時光」(Quality Time)。
第四,尋找更具性價比的旅行規劃,以及依賴新技術、更加靈活的預定方式。在利用新技術方面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佳用途,是活動推薦(40%)、預算/費用管理(36%)、繙譯協助(33%)和個性化旅行方式推薦(33%)。
拓寬旅遊產品谷消費 振旅業
對香港來說,啟德郵輪碼頭的建設,具備發展郵輪旅遊經濟的基礎。至於香港中西文化滙聚和歷史沉澱的獨特文化,同樣具備開發具本地品牌商品或紀念品特色的條件。如今香港旅遊業入境旅遊不斷恢復,今年1至4月,入境旅客總人次達1,607.62萬,按年上升10%,因而聚焦提升旅遊質量,包括提升服務態度,是促進旅遊業持續恢復活力的重要一步。
總的來說,根據數據顯示,7月內地旅客入境人數料負增長,與文化娛樂活動減少和服務業態度爭議密切相關。然而,暑假到來、便利的簽證辦理流程以及酒店促銷活動,仍為市場注入了一定的正向動力。但長期而言,參考當前旅遊消費的新趨勢,拓寬香港旅遊產品,相信香港旅業復興可期。


欄名 : 香港競爭力
請點擊這裡閱讀原文。
Comments